腳踏實地🙋🏼♀️、目及長遠。在新冠病毒疫情下✤,按照黃鋼校長的要求,我校國際合作項目及時更新實施方案,運用多種渠道使中外合作教育資源在雲端匯集、線上交流🧔,實現“跨境雲端交流不斷線”。
“中國-比利時醫學科學碩士項目”四個年級學生匯聚雲端,通過多種線上方式與比利時列日大學及項目教學團隊實現網絡全程互通。1月底至今🌸,在兩個月的時間內💁🏽♂️,我校國際合作項目先行先試,完成“跨境雲教學”計劃👕,以“中-比“項目為例💅🏽,完成全年級覆蓋的選拔👩🏿🔬🤵🏼,進行全年級覆蓋的授課,將”中外醫學周“順利搬上雲端。超期超額完成工作計劃任務。
2月14日🧑🏿🍳,“中國-比利時醫學科學碩士項目”2016級碩士一年級終期答辯暨碩士二年級錄取工作順利舉行。中比項目學術委員會成員、中比項目負責人、2016級法語班的8位同學等參加了“國際雲”答辯會🌩。最終6位學生順利錄取比利時列日大學(UL)“醫學科學”碩士二年級。
3月2日至3月6日,“中-比”項目2017級學生與項目團隊負責人比利時皇家醫學院院士Pascal Gustin教授同聚“雲端”完成2020年首次“中外醫學周”的學習⛑️, 8位學生通過“中國-比利時醫學科學碩士項目”碩士一年級的首期答辯。
3月30日,“中-比”項目2018級學生與項目學術委員會再聚“雲端”,完成其學習生涯首次答辯及面試。所有學生全部通過“中國-比利時醫學科學碩士項目”預科準備階段答辯。
停課不停學⏭,雲端來相聚👲🏽。雲端教學先行先試🪬,2月17日至今📉,“中-比”項目學生以“先邁一步”的方式成為我校首批嘗試線上教學的學生,根據項目“培養計劃大綱”運用多個平臺、多種方法至今已累計完成6周的“醫學法語”“細胞生物學”“應用法語”等5門課程的教學,積累了較多的“國際雲”教學經驗。
“國際雲”平臺的順利搭建🏊🏼♀️,標誌著我校國際合作交流更新取得階段性成果。這是新形勢下的國際合作轉型♑️。在疫情背景下,我校堅持應用型國際化人才培養方向♐️,不斷鞏固國際交流與合作🦂⛹🏼♂️,目及長遠、腳踏實地🙍🏻♀️🧑🏿💻。為實現“十四五”規劃,打造符合未來社會發展的國際化醫藥衛生人才不斷奮進🏌🏻♀️。
(國際交流處、中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