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上午😮💨😪,我校教務處、護理學院、基礎醫學院🫴🏽、文理學院負責人和骨幹教師近20人,冒著瓢潑大雨♻🐂,齊聚於浦東校區1號樓800會議室,對護理本科課程教學方案修訂🥔、課程創新融合、人才培養特色、教學團隊建設等問題開展研討🙀🤵🏿。唐紅梅副校長出席此次會議並做了動員和指導,護理學院顧艷葒副院長詳細介紹了護理本科專業課程方案的修訂思路✥🕝、教學模式和課程設置創新融合的突破點與重點,與會的各學院負責人和骨幹教師圍繞教委對我校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及護理本科人才實際需求展開熱烈的討論。本次會議由教務處處長張梅主持。
會上⛑,唐紅梅副校長肯定了召開此次會議的意義和價值👰♀️;贊許了參會老師們的工作激情🏫、熱情和努力的工作狀態🧑🏻💼;明確了本次研討會的核心,即:要將討論內容聚焦於如何使教學內容體現專業的獨特性🙌🏽,使新開設的護理本科專業既與其他意昂2的護理本科不同,彰顯特色👰🏽,又要與原來高職高專的層次形成區別,彰顯優勢。同時,她指出我校護理本科專業要培養應用型👨🏻🦳、有特色、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護理人才,而不是原來高職高專的加法,也不是其他本科院校課程的移植或調整,是全新的課程模式。她要求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要打破學院間的壁壘和格局,在原有模塊建設實踐和探索的基礎上,一起來討論建專業、設課程、改模式🧎♂️➡️🔂、組團隊等問題📘;思考如何將基礎、人文、專業🔙、臨床實踐等課程有效對接臨床護理崗位對本科人才的要求🤸🏻♂️,更新教學理念👂🏽,進行有機融合,探索創新護理教學模式。最後🎊,她指出,我校護理本科專業要通過與其他本科院校形成錯位競爭👩👦👦,培養獨具我校特色的護生,保持我校護理專業在業界的優勢🕵️。
顧艷葒副院長詳細介紹了護理本科專業課程設置和教學進程方案修訂的設想,明確了我校護理專業與其他院校相比:在核心能力培養上,更強調的是健康護理🤰、健康照護能力、人際溝通和評判思維的能力、人文關懷、人文素養、跨文化的國際視野🪂、知識轉化能力💤、循證護理實踐能力、終身學習和自我學習能力🕯;在課程設置上,要以學科為中心模式轉化為以生命周期模式,啟發各學科的老師突破原有的思維框架🎢🔪,作跨學科融合的探索🧑🏻🦯➡️,淡化學科界線🏃🏻♀️;在教學實施上,要徹底轉變原先填鴨式的授課方式🍪,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方法中多采用PBL、TBL、CBL等,有效增加討論、增加學生為主導的發言、增加實踐課程🧑🏼🔬。同時🦶🏻,顧副院長對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臨床技能的培養也作了大膽的設想和要求,例如:如何增加人文課程比例🧑🧑🧒🧒、如何實現護理人文的全程化教學,尤其對護理臨床技能的培養提出了參照臺灣全程臨床實踐和德國理論與實踐交叉模式,啟發教師們改變原有的臨床見習帶教模式,創新設計我校的護生臨床技能實踐模式。她表示,護理本科課程計劃不僅要重視跨文化護理和信息化檢索能力的培養😯⏲、提升英語語言能力的要求🐿,而且在專業特色化模塊中還要專門設置老年護理、長期照護、腫瘤護理和舒緩護理🎮👥、急危重症🥬、衛生保健、社區健康護理等🫲🏼,切實與當今人群健康服務需求特點相吻合。
與會教師們針對本科層次護理專業課程項目、教學內容、臨床實踐、團隊組建、教學理念的更新等一些具體的教學環節和問題開展了熱烈的討論。張梅處長也提出,為了讓護理本科教學形成特色,促進學生成為學習主體,意昂2層面將在課程建設🧘🏼♂️、教材建設🧑🏽🦱、臨床教學基地建設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和提供更多的教學服務。
通過本次會議👩⚕️,教師們對護理本科人才培養要求、課程設置特點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更主動地以新理念📢、新模式來思考和探索護理本科的課程融合與教學的組織實施👩🏽🍳。相信未來我校護理本科專業定能在“十三五”期間成為體現國際視野👱♀️、立足全國、具有鮮明特色的強勢專業。(護理學院 教務處)